黄金知识

黄金知识

从 “石头” 到黄金:3 步解锁金矿提炼的秘密,看完你也能懂!

发布时间:2025/09/20 点击:
提到黄金,大家都知道它贵重,但很少有人清楚:藏在矿山里的“金矿石”,其实只是看起来普通的石头,有的甚至连金色都不明显。要从这些石头里掏出纯金,需要经过一套“精挑细选+化学变身”的流程,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话,带大家看懂金矿提炼的全过程。
先搞懂一个关键:金矿石里的金,其实很少!
首先要明确:天然金矿石里的黄金含量极低,通常1吨矿石里只能提炼出几克到几十克黄金(相当于1个鸡蛋里挑出1粒芝麻)。所以第一步不是直接“炼金”,而是先把矿石里的“含金部分”浓缩,减少后续工作量——这就像熬粥前,要先把米里的沙子挑出来一样。
金矿提炼3大核心步骤
整个提炼过程就像“闯关”,每一步都在淘汰杂质、浓缩黄金,最终让黄金从“石头里的微量成分”变成“99.9%以上的纯金”。
第一步:碎矿+磨矿——把“大石头”磨成“细泥浆”
金矿石刚从矿山里挖出来时,是几十厘米到一米大的石头,黄金就藏在这些石头的缝隙或内部。要让黄金“露出来”,必须先把石头磨碎。
碎矿:从“大石头”到“小石子”
先用破碎机把大块矿石砸成拳头大小的“小石子”,再用二次破碎机砸成黄豆大小的颗粒——这一步就像把馒头掰成小块,方便后续“嚼碎”。
磨矿:从“小石子”到“泥浆”
把黄豆大小的矿石颗粒倒进“球磨机”(一个装满钢球的大圆筒),圆筒高速转动时,钢球会反复撞击、研磨矿石,最终把矿石磨成比面粉还细的“矿浆”(看起来像灰色或黄色的泥浆)。
关键目的:让藏在矿石里的微小金颗粒(有的比头发丝还细)完全暴露在矿浆中,方便后续“抓”出来。
第二步:选矿——从“泥浆”里“抓”出含金颗粒(核心浓缩步骤)
磨好的矿浆里,黄金只占万分之一甚至更少,直接冶炼成本太高。这一步就像“淘米”,把有黄金的“有用颗粒”和没黄金的“杂质颗粒”分开,让黄金含量提升几十到几百倍。
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浮选法,原理很简单:利用“黄金疏水、杂质亲水”的特性,给黄金“挂上浮标”。
加“药剂”让黄金“疏水”
把矿浆倒进浮选槽,加入两种关键药剂:
“捕收剂”:像“胶水”一样粘在黄金颗粒表面,让黄金变得“不亲水”(就像油滴在水里会浮起来,不会融进去);
“起泡剂”:会在矿浆里产生大量细小泡沫(类似洗洁精加水搅拌出的泡沫)。
泡沫“带”走黄金
浮选槽底部不断吹气,泡沫往上冒时,表面粘了“捕收剂”的黄金颗粒会跟着泡沫一起浮起来,形成“泡沫层”;而杂质颗粒因为“亲水”,会沉在槽底被排走。
最后把浮起来的“泡沫层”收集、烘干,得到“金精矿”——这时候黄金含量已经从“1吨矿石含几克”变成“1吨金精矿含几公斤”,相当于完成了“浓缩”。
第三步:冶炼+提纯——把“金精矿”变成纯金(从“粗金”到“纯金”)
得到的金精矿里,除了黄金,还混有银、铜、铁等杂质,需要通过“冶炼”和“提纯”两步,最终得到99.9%以上的纯金。
1.冶炼:先炼出“粗金”(含金量70%-90%)
把金精矿和“熔剂”(比如石英砂)一起放进“反射炉”或“电炉”,加热到1200℃以上(比炼钢温度还高)。
杂质(铁、铜等)会和熔剂反应,变成“炉渣”(像火山岩一样的固体),沉在底部被倒掉;
黄金和银会融化成液态的“合金”,流出来冷却后形成“粗金”(也叫“合质金”),这时候黄金含量已经很高,但还不够纯。
2.提纯:把“粗金”变成99.9%纯金(关键一步)
最常用的提纯方法是电解法,原理类似“给金属‘洗澡’,洗掉杂质”:
把粗金做成“阳极”(接电源正极),纯金片做成“阴极”(接电源负极),一起放进含有“金离子”的电解液里;
通电后,阳极的粗金会溶解成金离子,这些金离子会像“小蝌蚪”一样,往阴极的纯金片上跑,最后附着在阴极上;
而粗金里的银、铜等杂质,要么溶解在电解液里,要么变成沉淀被过滤掉。
通电一段时间后,取下阴极的金片,就是纯度高达99.9%以上的“纯金”(行业里叫“999纯金”)。
3.最后一步:铸造成型
把纯金加热融化,倒进金条、金块的模具里,冷却后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“标准金条”(比如银行里的投资金条,通常是100克、1000克规格),至此,从金矿石到纯金的全过程就完成了!